采访/何晶 摄影/刘江瑞
坐落于扬州得胜桥的富春茶社,是始创于1885年的百年老店,人们习惯称它为:富春。说到扬州,脑海中翻涌而来的就是瘦西湖等渗透出江南气息的景点。但在扬州坊间,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不到富春就不能算来过扬州。
带着些许好奇,带着一丝探究,踏入老字号富春的门槛,与扬州富春饮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广顺一起,翻开富春130年的史篇,阅尽富春繁华变迁。
从富春花局到富春茶社
刚到富春,刘广顺就把我们领到了富春茶社内的一块“富春花局”砖雕面前,他告诉我们:“这是富春茶社的真正起源之处。”
驻足在这块经历了130年风风雨雨的“富春花局”招牌前,“沽酒客来风亦醉,买花人去路还香。”的场景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,客人吃饱喝足,捎带买盆花带回家去,醉了十里晚风,抖落一路的花香。即使到现在,一些老扬州人仍然会亲切地称这里是“花局”。
刘广顺称,富春花局到富春茶社的转变,要从辛亥革命前夜说起。那时,社会动荡,经济衰落,繁华的富春花局也随之一蹶不振。1910年,创始人陈霭亭病逝,儿子陈步云继承了富春花局。就在他艰难困顿勉力支撑富春花局时,1912年,时任扬州商会会长的周谷人找到陈步云,建议他在花局里设一茶室。因其70岁的父亲每天喜欢到茶楼吃茶,但当时的茶馆内鱼龙混杂,周谷人担心他的父亲,所以就想到了这个主意。由于茶社开在富春花局里,虽然经过几度改名,最后还是定名为“富春茶社”。
一江水煮三省茶
茶,茶社之本也。谈话间,刘广顺让店员给每人泡了一杯富春茶:魁龙珠。“富春茶社的故事,我们可以先从这一杯小小的茶开始。”刘广顺品了一口杯中茶,细细说起了茶中的道道。
“魁龙珠,其实是一种配制茶。”刘广顺介绍到,它是由安徽的魁针、浙江的龙井和富春茶社自产的珠兰,通过窖制的方式配制而成。“预先将魁针和珠兰合窖,然后用窖制过的魁针与龙井混合后冲泡,魁龙珠‘一茶兼三味’的精妙之处就展现出来了。”刘广顺颇为自豪地称,这茶既有龙井之清,魁针之厚,又有珠兰之香,浓郁淳朴,经久耐泡。“魁龙珠的名字也并非刻意取之,是取龙井、魁针、珠兰各一字组成。”
而在刘广顺眼中,魁龙珠最妙之处在于,以扬子一江之水,煎了苏浙皖三省名茶。“所以,魁龙珠有‘一江水煮三省茶’的美誉,其色,其香,其味,惟富春茶社独有。”
四季有别的富春美食
随着茶香渐浓,富春话题也渐入佳境。在茶社中,与富春好茶搭配的,自然是富春点心。“淮扬细点的种类有500多种,除去一些工艺比较复杂的细点,富春茶社面向大众的细点供应约在20-30个品种。”刘广顺表示,这些品种并非完全固定,根据不同时节,细点供应的品种会有所变化,做到“四季有别”。“四季有别,不仅给客人带来一种新鲜感,更是为了让客人感受到当季新鲜食材下的别样美味。”
众所周知,在富春点心中,尤以三丁包子、千层油糕、翡翠烧卖最为出名,“它们是富春的第一批绝活,在问世之初,富春三丁包就被誉为‘天下一品’,富春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世称‘扬州双绝’。”刘广顺解释到,“一品双绝”作为古今富春的看家经典,担当着富春“包打天下”的先锋利器,所向披靡,无往不胜。
对于始终不曾停下脚步的富春人来说,茶社里有茶有点心后,还应该满足人们的宴席之愿。于是乎,经过一代又一代名厨的努力,富春成为集花、茶、点、菜之大观,融色、香、味、型之至美,臻闲、静、雅、适之化境之地,成为淮扬宴席的渊薮和华堂。中国烹饪大师、北京大董烤鸭店总经理董振祥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令他最难忘的餐馆是扬州的富春茶社,“非常出色,是淮扬菜的‘黄埔军校’。”
新时代下的富春传奇
富春,从历史的深处走来,在130年间,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动乱、日本入侵的压迫、民国垮台前疯狂的金元券掠夺,解放后私企改造收归国有,还有一次次运动,一场场革命,每一回合,都足以让这片大地上的无数老字号或销声匿迹、化为乌有,或中途夭折、二次创业,面目全非。但富春这部史诗却从未绝响。
如今的富春,于2001年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,先后在市区开设四家分店,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店分立,实现了城区全覆盖,顾客在扬州任何方位都能就近赏春。富春各门店除了区位分布不同外,在市场定位上也有分工,但分店的红、白案厨师均是从百年老店富春茶社抽派,以确保原汁原味的富春看家品色,体现正宗“富春制造”。人们将此编成了一句顺口溜:“东西南北中,富春皆不空。”于此同时,富春还在南京月牙湖开设了一家直营店。
放不下的富春念想
扬州人的富春情结,似乎是从孩童时代就培养起来的。“听话就给你买富春包子!”、“考100分带你上富春!”,于是,“带你到富春吃茶去”,就成了每个扬州人回忆中的童年时代里最响亮的福音,最贵重的奖赏。
在刘广顺的记忆中,十岁生日那天,妈妈带他到富春茶社吃的那碗生日面的滋味,至今仍然记忆犹新。“当时花了3毛钱吃的这碗煨面,感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,现在富春茶社的煨面,还是当时那个味道。”
可能是基于扬州“早上皮包水,晚上水包皮”的生活习惯,富春茶社内几十年如一日的老茶客也不在少数。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,是一位叫金亮华的老茶客。”刘广顺说到,这位茶客如今已经56岁,从16岁开始,他每天到富春吃早茶,风雨无阻,至今这个习惯已经有40年了。
一碟烫干丝、两只冒着热气的包子、一杯魁龙珠,还有一群相识多年的茶客……富春传递的,是一份穿透地缘与岁月的深沉念想。
【江南心提问】
J:江南心 L:刘广顺
J:已有130年历史的富春,哪些变了,哪些没变?
L:变了的,是富春的“壳子”,从之前的小房、平房,变成了现在老店内拥有的春江厅、醉月楼、淮扬第一楼、聚春厅,还有各家分店。不变的,是富春的“里子”,那种“接地气”的,对传统的一种坚持和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。
J:在您心目中,老字号是什么样子的?它应该在今后的市场中怎样发展?
L:老字号,背负着一定的历史责任,它是历史的见证和延续,它应该有一贯的坚持,一方面是坚持传统的不变,它的不变就是人们感受乡味的心灵港湾;另一方面是坚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,这样才能不辜负传承的使命。老字号并非是一味地做大做强,而是要做优做精,让它活得好一点,活得更有发展,这样才能让它对历史负责,对“城市名片”负责。
常州城市门户杂志《翠苑 江南心》NO.3 2015 总第24期 2015-04-20
富春飘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