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提示
40年如一日,每天去富春茶社吃早茶?近日网上传说,一位家住蒋家桥附近的老扬州,40年来几乎天天去富春茶社吃早茶。最近一天早晨,记者在富春茶社找到了这位食客金亮华,他为我们讲述了40年来扬州早茶、茶客变迁的故事。
1
风雨无阻40年
“要找我,就到春江厅”
“就是那位,他每天都来,我们都很熟悉啦!”昨天早晨7点,记者前往国庆路富春茶社寻找这位金师傅,前台的负责人一听,立马就帮记者找到了他。
据了解,富春茶社每天早晨先开春江厅,等到客人逐渐多起来,再开其他的厅。“我的朋友们都知道,要找我,就到春江厅。我每天7点来,吃到8点左右去买菜,时间刚刚好。”金亮华端着一把紫砂茶壶,笑嘻嘻地喝了一口。
据介绍,由于家境比较宽裕,16岁开始,金亮华每天到富春吃早茶。“我今年56岁,到现在已经40年了,风雨无阻。”
天天吃早茶难道吃不腻?金亮华说:“扬州早茶讲究原汁原味,而且品种多,可以每天不重样地吃,尤其是老富春的包子至今保留碱面发酵,口感清爽。”
40年来,金亮华身材没怎么走样,他认为这与天天吃扬州早茶有很大关系。“一年中,也有过因特殊情况天把天没来,但这一天就像丢了魂一样,全身不自在。”
2
舌尖上的友情
吃早茶,收获一群忘年交
一碟烫干丝、两只冒着热气的包子、一杯魁龙珠,还有一群相识多年的茶客……对于金亮华来说,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。“那时,富春茶社一份烫干丝两毛五,肴肉四毛五,阳春面一毛二分五,肉包也就几分钱,一元钱就能吃饱。”
“那个时候经常来吃早茶的,大多是医生、教师,还有政府官员等,我是最小的一个。”金亮华回忆,但大家坐在一起时,谈着同一个话题,在一片滚滚热浪中,早茶的气氛达到高潮。“一坐下来交谈,感觉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。”久而久之,金亮华与这群天天见面的朋友结成了忘年交。
金亮华回忆,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,他的老母亲肚子不舒服,到医院看了几次也未见效果。一次,他趁着吃早茶时,向当时扬州知名的老中医王一清咨询。“没想到他一口答应,说上门去看看。”后来,经过王老的调理,金亮华的母亲日渐好转并恢复健康,而王老却死活不肯收取一分钱。
如今,那群老朋友先后逝去,当年的小金也成了老金。每当老金独自一人坐在富春,时不时还会想起曾经“舌尖上的友情”。
3
见证富春变迁
现在当起扬州早茶宣传员
一晃40年过去了,40个365天,老金见证着富春茶社消费人群的变迁。从上世纪70年代,以扬州文化人消费为主,到上世纪90年代,外地游客大量涌入,到如今前来老富春消费的人群2/3都是外地游客。商务接待、旅游观光,四方宾客慕名而来,老金也当起了扬州早茶文化的义务宣传员。什么好吃,怎样省钱,烫干丝是怎么回事,老金介绍得头头是道,引得客人们纷纷点赞。看到这一场景,老金似乎找到了新的乐趣。
老金还记得,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情景,对方是一个日本老人。“当时看到我面前的酒,他比划着要喝一杯,于是我们就坐在一起,一口酒、一口点心、一口茶。那个日本老人连连竖起大拇指,临走时还送了一个精致的打火机给我。”
4
依旧是最小茶客
富春常客少见80、90后
40年过去了,令老金感慨万分的是,在大部分经常光顾富春的顾客中,他还是年纪最小的茶客。
“很难看到扬州80后、90后经常来吃早茶。”老金说,打从他有记忆起,许多扬州人都会把到富春、冶春吃一顿早茶当作享受,如今人们生活改善了,反而少了吃早茶的乐趣。
“现在年轻人的饮食完全倾向于快餐食品,当然这也是生活节奏加快的缘故。富春的包子点好后,要现做现蒸,至少要等20分钟,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够方便。”老金表示,快餐吃的是“效率”,早茶吃的是“文化”。
“早上皮包水,晚上水包皮”,这构成了扬州特有的慢生活。老金认为,扬州早茶文化能让人们在纷杂的生活舞台中寻找到安宁,千万不能在这代人手中淡化。 记者 孙炎 屠明娟
2014年8月12日《扬州晚报》a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