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春的足迹《技艺与文化》(六):富春菜肴的发展史
富春菜肴的发展史
 
    我国诗仙李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写下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千古丽句。扬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古城。扬州烹饪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之一。
    扬州菜,历史悠久,在隋唐以前已享盛名。与鲁、粤、川菜齐名,是我国四大地方风味之一。自立于中国烹饪之林,源远流长。素有“食在扬州”之美誉。故而古人云: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”春秋时的《尚书·万页篇》记载:“淮海惟扬州。”(古代“惟”与“维”通用)。因此,扬州菜又称维扬菜、淮扬菜。
    扬州菜发展到清光绪年间时,标志着这种维扬菜(淮扬菜)正宗性所在的菜馆、茶肆,则是座落在扬州得胜桥旁的富春茶社和菜根香饭店。
    富春实际上从一九一三年起就陆续开始结合菜肴的供应。这一年,陈步云先生就动了一个脑筋,向豆腐店买回大方干,切成丝子,烫一烫,浇上麻油,号称“烫干丝”,制作简单,新鲜别致,原不过借此多一个花式,后来在长期实际中,逐步提高,终于成为著名的“富春烫干丝”。所以成名,一靠刀工切出来的干丝,粗细均匀;二靠“烫功”,烫的次数和时间都有定规;三靠“作料”,一定要用小磨麻油和三伏秋油,然后放上一小撮虾米丁和绿笋丁,色泽鲜明,别有风味。在烫干丝里加几片鸡皮和脆鱼,外带一碟姜丝,吃法更讲究。脆鱼可以做“浇头”,可以下酒。除烫干丝外,富春还将煨鸡汤的鸡翅、鸡头、鸡爪做成“飞、叫、跳”供客下酒,这样一来,品种既能增多,原料也不会糟蹋,更可以增加收入,真是一举数得。象口磨锅巴,系用上等的口磨、鸡丝、绿笋等煨汤,浇泡在现炸的糯米锅巴,其味鲜美非常。
    扬州脍炙人口的大煮干丝,具有二百多年的历史,一九一五年富春开始挂牌供应,据传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尝过此菜,赞为“小有兴致”。二百多年来,大煮干丝一直为扬州茶肆的名菜之冠。富春肴蹄之所以在扬州颇为享名,是因为它色彩鲜明,红白相间,香味特别,咸鲜酥口,肥而不腻。来富春者大都是一壶“魁龙珠”茶,一盘干丝,一碟水晶肴蹄,几道富春细点,古有“加料干丝堆细缕,水晶肴蹄伴烧酒”之说。富春肴蹄不仅是早点吃茶伴酒的美味,而且是筵席冷菜之佳肴。许多外地顾客在离扬时总买上一些富春名点和水晶肴蹄,作为礼品赠送亲友。
    富春在解放后的发展,首先表现在增加菜肴的供应上,那时苏北行署设在扬州,有关领导部门关怀富春的业务,建议富春供应菜肴,增加服务项目,以适应劳动人民的需要。富春聘请了李文江、武超俊两位老师傅,开始了卖菜业务。富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格是“花、茶、点、菜”结合,“色、香、味、形”结合,其实,富春在解放前三十余年当中,始终仅达到“花、茶、点”的结合,直到李、武两位师傅来富春,才完成了”花、茶、点、菜”的结合。当时新发展的菜肴“脱骨鸡翅”是冷盘中供应最紧张的一只菜。“油爆虾”也深受酒客的欢迎,富春的“炸猪排”同外地制法不同,块字小,特色在于“嫩”;富春的“扒猪头”,仿法海菜的烧法,妙在“烂”;富春的“熏白鱼”,食之香;富春的“风野鸡”,另有风味,为佐酒之上品,它同“野鸭菜饭”一样,一年只能一度供应。在炒菜中,“芙蓉鸡片”、“鸭掌”、“蟹粉”等,都讲究色、香、味并重;“富春鸡”用半只鸡煨汤,在黄澄澄的汤上漂着几只鸡蛋,汤鲜鸡嫩,这些菜反映了当时老师傅们那种可以意会,不可言传的烹调艺术。前面提到的“富春鸡”在富春师傅的改进下,整鸡可拉油红焖,配以鸡蛋,葱香扑鼻,增香增味,汤浓汁鲜,色味俱佳。在“富春鸡”的发展中还有“蛋美鸡”,是将整鸡原焖。在配以蛋烧卖围边。它如当时富春名菜翡翠蹄筋、春笋烧回鱼、金钱鸡塔、松子鸭方、逸圃花篮等名菜,四十多款,应时迭出,各具特色。
    富春茶社早期在业务经营上,有一个显著特色,就是不仅四季应时花卉常鲜,盆景更新迅速,而且四季应时菜肴的变化也特别及时。烟花三月,春风十里。“桃花流水鳜鱼肥”时,到扬州富春可以尝到传统名菜:醋熘桂鱼和郑板桥赞赏的春笋鲥鱼,林黛玉爱吃的蜜汁燕窝。到了绿叶成荫的夏天,可以品尝扬州古菜“天间满天星”以及秦少游家乡的高邮双黄蛋。秋到富春,可以尽大观园闺秀们“持螯赏菊”的雅兴,待到桂花放香时,可以尝一尝西太后爱吃的金银鸭。数九寒天,可以品尝板桥的家乡菜中堡醉蟹和淮扬名菜冬冬青,还有一味“三套鸭”更是奇制。
    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,富春菜肴的供应品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发展与创新,最终形成了“花、茶、点、菜、宴”的经营格局。为经营正宗淮扬菜点的代表店之一。
 
 
 
(文/周建强)
 
作者: admin   发布时间:2012/12/19   浏览次数:7178